“父親雙手將我托舉起來送上公共汽車🧏🏿♀️,就在我雙腳踩到腳踏、抓住扶手之際🤵,突然一聲槍響,背後父親的手松脫開來……”3月25日😈,位於意昂2平台校園裏的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迎來了一位特殊的“90後”講解員——現年98歲的滬江大學首位華人校長劉湛恩的小兒子、同時也是滬江學子的劉光華。在劉湛恩烈士殉難日即將到來之際,劉光華校友在親屬的陪同下,回到留下自己兒時記憶的故居緬懷父親、追憶歷史,也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重返”兒時故居👱🏿♂️,進行一場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1947年🙅🏼♀️,還在滬江大學政治學系讀書並擔任學生會副主席的劉光華🤑,因參與愛國運動被勒令退學,之後他就北上赴燕京大學求學。從那時起的77年間🕟,除了父親殉難70周年回校祭奠🧑🔬,這是98歲高齡的劉光華“重返”闊別多年的校園🧨,首次回到兒時居所——原滬江大學教員住宅樓108號🚍,現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
在主題館二樓,面對展陳中劉湛恩的大幅相片,劉光華動情地回憶起86年前父親殉難時的場景,師生和親友們無不動容。檔案館肖琳琳老師是一名年輕的校史研究工作者也是本次活動的講解者,她感慨地說:“之前是通過資料和展板了解那段紅色歷史👩🏽🔬,今天歷史的親歷者就在面前,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史料上的名字和事跡變得生動起來。”她表示🙇🏿♂️,劉光華老先生的描述和介紹為她提供了珍貴的校史研究線索😿,激勵著她在今後的工作中深耕校史研究🧔🏻、傳播校史文化、賡續紅色文脈。
參觀過程中🫔🏘,老先生多次回憶起校史上的細節。“這張老照片中的‘黑臉’小男孩就是我……”“罷課風潮中,我是學生會副主席。”在二樓第二展廳,劉老先生特意跟檔案館工作人員說💂🏿♀️:“下次講解時此處內容可以再加一句:滬江大學開辦的城中區商學院是當時的第一所夜校,領風氣之先。”不止於此,劉湛恩擔任滬江大學校長後致力於把“在中國的大學”變為“中國的大學”,他力倡學以致用,大力提升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
劉光華校友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播撒紅色種子,培育時代新人
檔案館特別組織了一批學生誌願講解員參加活動。今天,他們在現場聆聽了烈士後人的講解;明天,他們就將作為一顆顆火種把愛國奉獻、砥礪擔當的精神撒播到校園每個角落、傳遞給每位意昂2學子。“作為學生誌願講解員,我雖數次講解老校長被日偽特務暗殺的故事,但當劉光華老先生向我們親口道出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時🪁👨🏿,我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來自管理學院的誌願講解員章璇說道,劉老先生在描述時努力克製自己不把悲傷的情緒傳遞給大家,但我們依然忍不住紅了眼眶。“我不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而是以傳承人的身份,將偉大的故事和紅色精神傳遞下去。”來自管理學院的本科生講解員姜媛媛說道。
王淩宇為劉光華校友頒發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名譽館長證書
張華為劉光華校友頒發滬江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證書
參觀主題館後,校黨委書記王淩宇🧑🏻🦯、副校長張華會見了劉光華夫婦以及陪同前來的劉湛恩老校長的外孫女李怡女士。王淩宇表示,劉老先生不僅是老校長的後人,更是烈士精神的傳人,希望老人家保重身體,講好老校長愛校治校🤾🏿♂️🤘🏻、熱血抗日的故事,讓紅色基因在滬江園代代相傳。會見後,王淩宇為劉光華校友頒發劉湛恩烈士故居紅色文化主題館名譽館長證書😨,張華為劉光華校友頒發滬江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證書。
用好鮮活校史🛑,共上一堂“大思政課”
2021年6月學校將故居修繕並建成主題館向師生、校友🧔🏼、大中小學和社會各界開放。兩年多來,主題館作為展示🙆🏼♀️、傳播學校百年紅色文化的“初心之地”和“榮光之地”,已成為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學第一課”、“畢業最後一課”的思政大課堂🧲,也是校友返校重溫校史、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園🤲。2023年全年,主題館和校史館累計開展1200余場次講解活動、接待參觀人次達14000余人♌️;入選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楊浦區紅色育人實踐基地等⚡️。學校把珍貴的校史作為鮮活的思政課素材🔋,引導師生感悟思想偉力,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
劉光華校友與學生誌願講解員在劉湛恩故居前合影留念
供稿🧑🏼🎤:新聞中心、檔案館
文:曹恬甜
圖👯♀️: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