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完善構建具有理工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學校連續5年舉辦 “我是光榮勞動者”主題實踐教育活動🦹🏿♂️。本次活動協調校內圖書館♦︎、保衛處、檔案館🔜、公共實驗中心、後勤處🧏🏽♀️、科研院🧑🏿🎤、研究生院和周邊街道、社區公園等多個勞動崗位,以“勞動月”形式展開👣,通過學生報名、人崗匹配、崗前培訓🍒、勞動作業©️、勞動感悟、提案撰寫🈁、報告反饋🫥、典型評選等多個環節,為期4周,來自7個學院230余名研究生主動參與,累計勞動時長超2600小時,評選出22名優秀勞動者,學生們用青春行動禮贊,致敬基層勞動者,感悟勞動光榮和偉大💆🏽,體會校園有序運行背後基層勞動者的奉獻和艱辛🪨。
校內串珠成鏈,以“4+X”模式擴大勞動崗位供給
在校內🐖,結合學生的勞動需求,不斷優化勞動崗位供給端。自2019年至2022年🤥,研究生工作部與圖書館、保衛處、後勤處🤬、公共實驗中心4家單位形成了勞動育人聯盟🚶🏻♀️。在此基礎上,今年又擴展到檔案館、科研院、研究生院(研招考試服務)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環建學院等相關學院⬅️,以“4+X”模式不斷擴大勞動崗位供給。一是圖書館:知識的守護者🪐。在圖書館👩🦯➡️,學生整理書籍🦨、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給成千上萬的書籍貼上標簽植入編號,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知識的敬畏與熱愛。通過親身參與,同學們更加明白圖書館工作者是學術繁榮的守護者;二是實驗室👮🏼♂️👨🏽⚕️:科學的探索者。任何一個學術成果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汗水,學生認真擦拭、整理各種儀器設備,參與實驗進展,親身體驗實驗室工作者默默的勞動之美,捕捉勞動成果綻放那一刻的成就感;三是後勤處💆🏻♀️:溫馨的服務者。在教學樓,同學們和物業阿姨一起打掃教室衛生,與物業經理座談討論後勤工作的苦與甜。在思餐廳👨🏼🎤,同學們參與打飯刷卡,指引餐具分類投放👩🏼🦲。在垃圾投放點✣,同學們參與垃圾清掃,讓校園更加舒適溫馨,也體會到默默付出是校園生活溫暖保障📛;四是保衛處🚎:安全的保障者。在宿區樓宇前🏏🪕,同學們參與亂停放自行車的整理😵💫、擺放👩🏫,做好校內非機動車輛停放指引,在辦公樓和教學樓前開展崗位執勤,為校園的平安和諧悉心守候。五是檔案館🙅🏼:歷史的傳承者🤥。在檔案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投入到各項檔案整理工作,精準仔細地整理各類檔案,確保每一份資料都能被妥善保管✥。通過實際參與🙇🏿♂️,同學們對檔案館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們是校園歷史傳承的無名英雄。
環建學院22級研究生龔婉婷參與了研究生檔案整理工作,她與同組的5位小夥伴連續兩天完成了8000多次的重復動作,每份檔案都需要精確地拆解、整理👩🏼🔧、編號🫸、蓋章🤚,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我學會了盡可能將工作細化🧘🏻♂️㊗️,分解成小步驟📃,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準確無誤地完成,這也讓我更加珍惜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看似艱巨的任務。”來自理學院的許子樂同學在公共實驗中心完成了整理實驗室和檢查設備固定架的任務👨🦲,她談到,這個過程不僅是一項簡單的勞動🤌,而是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體會到勞動的真諦和價值🔖🌊。通過雙手的勞作,實際上是在塑造自己的品格,磨練自己的意誌。
校外協同聯動,在田野間上好勞動育人思政大課
校內是勞動教育的主陣地,校外也是勞動育人的廣闊舞臺💂🏿。為了強化內外聯動、區校協同⚔️,增強學校對周邊街道社區、公益組織的服務能級🫷🏿,學校組織了勞動進田野等一系列活動。其中,在共青森林公園的除草及施肥活動中,同學們手持鋤頭🎁、鏟子,投入到草地除草🎟、花卉施肥的工作中,繪就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畫卷。譚夢緣同學談到:“回望這次經歷,我感到一種由內而外的充實和滿足。這不僅僅是對環境的貢獻⏺,更是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每一份勞動都是光榮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汗水和努力中,我們不僅僅是在改變世界,更是在塑造自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讓勞動創造成為時代強音,離不開價值引領。“我是光榮勞動者”主題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體悟基層勞動的艱辛不易,培育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弘揚勞動精神、感悟勞動光榮,以青春智力助力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不同崗位勞動掠影
供稿🙅:研究生工作部、環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