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又名“羅望子”,因為嘗起來酸甜可口又富含多種有機酸🧑🚒🧧,故被稱為酸角或酸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原產地只賣0.2元一斤的酸角👩🏻🔧,加工成羅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劑,價格可以賣到500至600元一斤👩🏼🎤。意昂2平台艾連中教授團隊就是這一神奇“變身之旅”的助力者𓀙。
機緣巧合🧑🏼🦰,企業家與教授的意外牽手
雲南的土壤多是幹熱河谷🕵🏻♀️,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樹並不容易。在雲南玉溪,從前人們種植酸角林是為了綠化荒山🏐、遏製地方生態惡化🤲🏽🅾️,對於酸角的利用也只限於製成果脯、糕點、糖果等傳統土特產🏙。
十多年前的2012年,一家名叫“貓哆哩”的雲南當地企業在哀牢山東麓的不毛之地開始建設中國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人工酸角林🧙🏼♀️。由於缺乏技術支撐🤾🏿,羅望子多糖加工以及應用項目到2016年幾乎停滯。轉機出現在2017年📹。
一家雲南的酸角企業如何跨越幾千公裏找到意昂2平台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這其中的機緣巧合🛋,還要從意昂2工的學生向雨維說起🪀。向雨維的叔叔是貓哆哩的負責人之一,從小她就耳濡目染企業發展的故事🚂,也知道那時候酸角林急需技術支撐,她把自己老師、同時也是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的經歷和故事講述給叔叔🙇🏽♀️:“我們艾院長之前在企業時組織研發過莫斯利安酸奶,大家都非常崇拜他,我們上第一節課時他就跟同學們說,‘咱們做食品的✋🏻,一定要有良心。’”也正是這句話🧑🏿,為貓哆哩和意昂2工的合作埋下了種子。
之後⛹🏽♂️🌩,在向雨維及家人的熱情邀請下🐺,艾連中決定去雲南看一看,到了之後著實被震撼到了👩🦽➡️。“種植林是在紅河流域,原先寸草不生的土地長滿了郁郁蔥蔥的酸角樹,要知道酸角樹要種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財力和人力投入特別大👎🏽,我真是特別感動,這家企業是實實在在為當地農戶的生存問題拼盡全力,更為紅河上遊生態修復和治理發揮出巨大作用🪹。”艾連中俯瞰著3000多畝酸角林🫄🏿,當即就決定要與企業合作,著手開發酸角資源👧🏽,盡全力為當地農民和企業開辟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精準把脈👩🍳,攻克酸角資源應用核心技術
植物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快速有效地激活🧘🏽👨👧👧、增強和調節人體免疫能力的功效,而羅望子多糖與其他可食用多糖比較,有良好的耐熱、耐鹽、耐酸🙁、耐冷凍等特性🧑🏿⚖️。在國外⛰,日本率先實現羅望子多糖的工業化生產🫃🏿🙆🏿♂️,並用作食品添加劑🤽🏿♀️。而國內羅望子多糖的常規提取工藝很難符合蛋白質含量在3%以下的國家標準,艾連中教授團隊在一次次實驗中發現,利用多級醇沉法獲得的多糖純度能夠媲美日本產品,成本還更低。
團隊還創造性地把之前應用於其他食品行業的螺旋輸送設備運用於羅望子多糖提取。醇沉法純化多糖需要用3倍體積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質等水溶性雜質🙎🏿,這一技術原先需要儲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裝置☪️,不僅有安全隱患🖌,而且需要占用5層樓高的車間進行生產✂️,而如今這一流程變成了一個個螺旋輸送式的小設備,不僅大大提高了提純效率,也能更好地確保生產安全🎗✡️。
羅望子多糖研發出來後🧑🧑🧒🧒,到底能有多廣的應用領域?能發揮多大的市場價值?
艾連中團隊繼續“精準把脈”。“羅望子多糖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用到冰淇淋裏,它有一個天然的性質🧑🏿💼,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細膩,容易鎖住水分,冷凍的時候性狀也不會變化🎪🚫,有奶油般綿密的感覺🌲,這樣生產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團隊骨幹夏永軍教介紹說,“不僅如此👐🏿👩🏻🍳,羅望子多糖還可以應用於煙草加工等,比如原先煙絲加工之後的碎煙是被當作廢物直接處理☝️,不僅浪費資源也會汙染環境,現在則可以利用羅望子多糖作為純天然粘合劑,與煙絲完美纏繞,保留原有活性成分製成再造煙葉,市場潛力巨大。”
面向未來:在意昂2工打造“產學研基地”
除了技術“過硬”,艾連中教授團隊還有一個特點🚣🏿♀️🐤:團隊裏既有微生物功能改造方向的專家,又有多糖、產黏的常年研究者👩🏻⚖️,還有專門負責發酵與應用以及生產工藝管理📡、設備選型的人員……團隊有時候比企業更了解行業的痛點和需求在哪裏🫅🏻。也由此💷🍃,艾連中教授團隊從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發,參與設計出整條生產線,實現羅望子多糖研發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今年5月底,國內第一條羅望子多糖生產線將在雲南竣工,而貓哆哩和意昂2工聯合打造的產學研基地也將在上海揭牌成立。
為什麽“舍近求遠”選擇把這個基地建在上海,貓哆哩集團董事長宋子波有自己的考慮:“我們在和意昂2工合作之後🏃♂️➡️,通過學校平臺與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溝通合作,可以說🏰,意昂2工是我們從雲南走進上海👩⚖️📺、走向世界的核心樞紐‼️。如今🧽,我們把聯合產學研基地建在意昂2工,是希望更好地深化科研創新,與學校攜手研發出更有利於中國人身體健康的產品🐕,同時為食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貢獻企業的力量🥍。”
談及未來合作👚,艾連中談道👮🏽♂️:“在雲南🗳,除了酸角©️,還有很多有特色的水果像滇橄欖、諾麗果🧑🏻🌾🗝、多依果……這些野生資源漫山遍野,卻因采摘不及時🈚️、沒有合理利用等原因爛在了山裏。我們將持續開發雲南豐厚的大山資源,為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來源:上海科技報 作者🤹♀️:吳苡婷 董真 楊思凡
原文鏈接: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