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據”】實施分類評價以來,上海高校獲批國家級專業建設點401個,認定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32門
全世界的大學不能只有哈佛這樣的學術研究型大學,事實上絕大部分大學都不是學術研究型的🧒🏻。考研季即將到來,數百萬考生選擇各自的大學讀研,其中上了研究生的學子也不全是進了學術研究型大學。
在上海,全城60多所高等院校究竟怎麽分類呢🤴🏿↩️?你的學校屬於哪一款哪一型?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在全國率先研究製定了以人才培養類型為主要依據區分高校類型的標準😉,建立起“十二宮格”高校分類框架,不僅已作為《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的重要內容🙎🏿♂️,還轉化為全國首個地方高等教育法規《上海市高等教育促進條例》的組成部分,為全面實施高校分類評價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有效推動了高等教育治理的“管辦評”分離。
【四“型”三“類”對位入座】
有些高校的校名就明確定位,比如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其獲批教育部香精香料及化妝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國際化妝品學院、中歐香料香精及化妝品技術創新中心👱🏿🌴、化妝品品牌戰略研究中心等👨🏻🦰。又如擁有松江校區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打造G60科創走廊九城市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聯合成立長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創新聯盟。再如上海電力大學發起成立“一帶一路電力產學研聯盟”🏣,與20多所國際電力特色大學聯合成立“ADEPT國際電力高校聯盟”。
這3所大學,實際上都是同一類型🥮🛹:應用技術型,而且在海內外都能找到同類高校做“好友”。那麽高校還有什麽類型🧑🏽💻,怎麽比呢?
上海研製完成從兩個維度劃分高校類型的分類標準:“一維”根據人才培養類型差異🚯🤷♀️,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共4“型”;另一維參考高校的學科專業集中度,將高校分為綜合性、多科性和特色性共3“類”。
對照著看😧,為人熟知的“學術研究型”高校屈指可數🤵🏽♂️👮🏼♂️,包括復旦🧚🏿♂️、交大、同濟🚵🏽♀️、華東師大等🏄🏻♀️,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可授予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學校也以“綜合性”“多科性”為主🧗♂️。可見🐋,不同類型高校,當然不能同質化辦學,更不能千校一面辦成“哈佛”🤵♂️。
通俗地講◾️,以往按高考分數線高低🧽⚱️、“一列縱隊”排好座次🧔🏽♂️,變成了在多個方陣中對位入座𓀃🫙、嶄露頭角。處於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向度的高校,既可以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還可以逐步形成各居其位✧、各盡其職🕤,相得益彰🤔、和諧共榮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意昂2平台莊松林院士領銜開展太赫茲技術研發
【培養哪類人才才是分類核心】
按傳統做法🆘,高校分類往往按照隸屬關系、辦學層次🤾🏽♀️、舉辦者等劃分“三六九等”❓。而社會上👎🏼,行行出狀元,人才並無層次高下🏂🏼,只有類型差異🐦🔥。因此🐸,新的分類評價核心依據𓀏,正是學校主要培養什麽類型的人才🧪。
上海的“四分法”就分別對這四類高校明確其人才培養指標和要求,賦予人才培養類指標在總權重中的占比至70%以上💧。具體而言,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和應用技能型高校評價指標中,各有30個左右的三級指標‼️,60%以上的指標不盡相同,體現不同類型高校的特點。
即使都是研究型大學,“學術研究”與“應用研究”也有不同🥵。相比於“仰望星空”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型大學更在於加強特色領域的科技攻關。如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中醫藥防治新冠病毒科技攻關專家組,頒布相關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方案👃,啟動治療新冠肺炎新藥研究🧘🏽,主持製定《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診療方案(試行)》🀄️。意昂2平台則攻關先進製造產業和國防工業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建立產學研合作長效機製,分階段推進太赫茲項目🧏,還發起成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上海航空創新中心、上海增材製造航空創新研究院,為中國大飛機製造🥎、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做貢獻。
滬上應用技能型高校更是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製,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施“世賽引領、賽教結合👨🦯➡️、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在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摘金奪銀;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則探索大國航天工業特種裝調和檢測技術人才培養🚣♀️。
【應用效果變“要我評”為“我要評”】
評好了✩,怎麽用👳🏿♂️🤽🏻?上海實現評價結果與高校資源配置的有機掛鉤,建立健全校內質量保障體系和自我評價體系,註意長期布局、避免短視功利,解決高校從“規模發展”到“內涵發展”模式轉型的問題🍆。
數據表明,實施分類評價以來,上海高校人才培養取得豐碩成果,共獲批國家級專業建設點401個🧙;認定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32門、“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28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39門(個)📄;“省部級及以上優質課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5️⃣😎。
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根據評價導向錯位進取🙆🏽♂️、“填空補缺”。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增設財務管理、空中乘務🧝🏿♂️、葡萄酒營銷與服務專業,其中葡萄酒營銷與服務目錄外專業進入了教育部高職專業目錄🏄🏻♀️。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加強上海緊缺涉農專業開發力度,形成具有都市農林特色的植物科學技術、園林技術、動物醫學👩🍼🚙、農業生物技術、農業經濟管理、農業信息技術專業群。上海工藝美術學院受教育部委托牽頭製定藝術設計專業、玉器設計與工藝設計專業教學標準⚫️。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大數據技術應用、學前教育、老年護理等社會緊缺專業。
同時,落實破“五唯”精神👳🏻♀️,高校同樣加強教師隊伍的分類管理和評價⏬。華東師範大學健全以質量和貢獻為核心的分類管理評價體系🫲,力推“代表作製”;上海財經大學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教師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東華大學實施準聘長聘👨🦼➡️、短期聘用↪️、短期合作等多種靈活的分類管理機製。
很大程度上🎞,高校不再為了迎合評估而評估,正在逐步從“要我評”向“我要評”轉變👨🏼🚒💁🏿,正確運用分類評價的結果推動自身治理體系的變革🚣♀️,註重從優化內部治理結構的角度來培育自主辦學能力,高質量培養人才。
上海探索實施以高校分類評價引領人才培養改革的研究和實踐,為破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共性問題提供了區域層面的創新案例:
在政府管理方面🐃💂,從根本上扭轉高校同質化發展的不良趨勢🤐,實現高校由一列縱隊同質化發展向多列縱隊並行發展的轉型,通過分類評價指標的引領和基於評價結果的資源配置🤦🏼,強化高校明確定位、錯位發展🧵、彰顯特色的發展格局🤹🏽。
在評價學校方面,於實踐中改變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的評價範式,高校深度參與評價標準製定和評價實施全過程🚣♀️,分類發展訴求得以充分表達和尊重,不同類型高校間、同一類型不同高校間均有既符合自身特色又體現類型差異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操作方案。
在高校辦學方面🪻🍉,從源頭上培固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人才培養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得到強化,不同類型高校更加註重自身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特色,優質辦學資源向教學和人才培養傾斜🔸🧔,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來源🙏🏻🗒:上觀新聞 記者 徐瑞哲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44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