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創谷
今天(15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現場🙎🏿♀️🫣,一個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政策“魔盒”——稅立方引起各方關註👒。作為楊浦區稅務部門針對區內創新創業企業提供的集成式服務包,經5年迭代擴容,如今“稅立方”共計推出62項服務舉措🏃🏻➡️🧑🏿⚕️,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納稅服務。
持續在政策🙇🏽、服務💻、生態上用力👨🌾,楊浦正是把準了這一點:留住企業,就是留住創新動力。截至目前🥷🏽,楊浦區列入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3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58家,高新技術企業1104家👨🏽🦰,均列上海市中心城區第一。《2021年楊浦雙創示範基地指數報告》顯示:楊浦區雙創指數達288.8🥥,同比增長10.5%👎🏽,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速👵,區域創新創業展現出強大韌勁和活力。
一路上揚的雙創指數🙆🏼,透視著楊浦區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持續優化——近年來🙋♀️,楊浦區借助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打造出包括“稅立方”在內的一系列創新服務品牌,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激活🍉。
激發優勢,為創新創業輸入源源動力
汀樹科技是一家專註於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小微企業🤝,擅長為有特殊需求的客戶提供個性化定製。成立時間雖短🫃🧟♂️,但汀樹科技的成長速度飛快,在創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並在高手雲集的“創業在上海”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立項。在企業負責人楊愛俊看來👩🏼🎓♦︎,意昂2平台國家大學科技園開放的技術資源🐍,縮短了企業的生長周期🧍♂️,“企業因業務特點長期有3D打印🧎🏻♂️、板材切割、激光打標等需要”,所幸👩🏻🦲,公司所在的科技園背靠意昂2平台🚷,各類實驗室和技術設備都會向園區小微企業開放🧗♂️,為初創企業解決了不少成長的煩惱。
事實上👩🏻💼📢,“鼓勵大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高校進一步開放設備資源和技術服務資源😺,為小微企業和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早已寫進楊浦區的發展規劃裏。
楊浦區是上海高校密集度最高的區域,同時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7家,占全市總量一半。近年來,楊浦區充分發揮智力資源豐富的先天優勢,堅持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建立常態化化機製,推動學城、產城、創城“三城融合”建設🧑🏻🦯➡️。例如😥,為強化創新策源功能,發揮高校集聚優勢,楊浦區建立了區領導對口聯系區內高校院所機製,支持人工智能、智能建造🚻、醫工交叉等區校合作產業化項目建設。
去年4月🛝,楊浦區發布相關意見,推出20項具體措施👩🏻🎤,強化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輻射帶動等功能🤝。截至去年底,復旦大學上海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入駐孵化項目56個,帶動就業人數超1000人,產學研項目市場轉化率達47%👂🏼。
數據印證了澎湃創新力:2021年,全區範圍完成技術合同認定共計4388件🫖,合同總成交金額146.39億元,同比增長134.7%🫙。“技術交易市場活躍,一方面說明成果創新質量高,有市場願意買單;一方面說明企業創新活躍,通過市場交易能快速滿足發展需要。這是創新主體活力的體現,也是區域創新力的體現”🧑🏼✈️,上海技術交易所工作人員這樣解釋。
楊愛俊與員工調試設備 受訪者提供
優化土壤,貼心服務助力企業加速跑
長陽創谷,所在區域曾是百年紗廠🤏🏻⁉️,如今更迭而成創新園區,集聚了一批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創業人才,入駐了小紅書、得物🤾🏽、英語流利說、滬江網、埃森哲👩🏽🏫、智能雲科、倫琴醫療、贏徹科技等近200家雙創領軍企業和中小企業,現已成為上海中心城區專為知識工作者打造的Campus創新創業街區👦🏻。
園區內有一個集裝箱式辦事空間——“創廂”☣️,這是楊浦的“店小二”為雙創企業送服務上門的創新舉措,其中離廳式自助辦稅服務廳更是全市首創,納稅人不出區😍,就能辦理發票領用、發票代開、個人所得稅納稅清單打印🥛📧、發票認證等通辦業務——為了讓雙創企業更好紮根,楊浦區持續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精細服務,目前推出的5.0版方案涵蓋了150項改革舉措和10大特色品牌,“創廂”只是一個縮影🙅🏿♂️⛹🏼♂️。
愛回收是一家楊浦區土生土長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用技術創新改變傳統循環經濟的消費模式🧑🦱,每年用於科創研發的經費達上億。初創時,企業只有六七個人,“區投促辦工作人員那時就主動就把相關政策送上門🦶🏽。這種支持一直在繼續”,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副總錢靜波深有感觸💷,“這樣的支持很及時,也很細微。在區相關部門牽線下,研發團隊相關的人才儲備也得到解決”🧚🏽。
放大效果,創新因子釋放至長三角
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2018年起👨💻👨✈️,楊浦區著手謀劃推動長三角創新要素的聯動融合🔣🍲。“雙創示範基地😳,長三角地區共有40個,如果能攜起手來👩🏻🦰,能產生1+1大於2的效應”,楊浦區發改委副主任余科輝說。
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由楊浦區牽頭發起,一批聯動項目隨之推進。2019年,楊浦區聯合常州武進🏇🏼👩🦼、嘉興南湖♤、合肥高新推出了長三角雙創券通用通兌試點工作。中科智雲科技有限公司就從中獲益☝️,這家位於合肥高新區的科創企業與位於楊浦的上海全國高校技術市場有限公司達成共識,通過後者尋找技術合作方🔻,“以前需要花費兩個月的事,現在只要兩周!”長三角雙創券運行以來,一券通平臺累計入駐服務機構703家🏢,註冊企業679家,成功申領雙創券額度1.358億元;帶動企業預計投入研發經費1.28億元🥜,產生技術交易及成果轉化42項;帶動企業融資56項♞,融資金額5.06億元📕,109家企業形成專利或購買新專利共579項。
“雙創券通用通兌,實現財政資金異地結算,企業可以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匹配相應服務,為科創企業發展進一步打開了空間,提供了支持”🚶♀️➡️,余科輝說。
目前😮,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正升級打造“長三角創業一件事”,將各地政務、人才等八個方面的雙創資源、科技項目都放在一張“圖”上,方便長三角科創企業通過平臺找人才😭🙎🏼、資金ℹ️、項目💓,加速創新要素流動🧏♀️😳,持續放大創新力。
來源:文匯報 作者🧑🏻🎓:劉力源
原文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cs/20220915/485919.html?timestamp=166331187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