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大學生亮“碼”進校園🥑。
同濟學生在學校就地接種疫苗。
昨天,滬上首批高校開學,還有一批高校也將在本周陸續開學。經過一個寒假的休整,同學們信心滿滿地走向又一個春天➰。
“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雙服務
“請同學佩戴好口罩,出示返校碼👣。”16日開始至今的5天內,同濟大學四平路、嘉定🤘🏼、彰武路🤽、滬西、滬北各校區共迎來近3萬名學子返校。
來自河北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小劉🛹🏊🏿♂️,入校時先進行了體溫測試,緊接著掃碼驗證了專屬的返校碼,隨後進入體育館核酸檢測集中采樣點采樣㊗️。核酸檢測完畢⚖️,小劉向工作人員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因暫不符合接種第三針要求,他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現場做了信息登記。排在他身後的小於同學符合接種條件📆,當日即在體育館現場擼袖,接種了第三針加強針疫苗🥷🏽⚓️。
這是今年同濟大學春季學期學生返校首先必須完成的一套防疫規定動作。5天內,5個采樣點💂♂️、12個采樣臺,近百人次的采樣醫務人員,每天不間斷采樣超過13個小時,保證4小時內出報告🕒,結果均為陰性🏇。同時,學校聯合楊浦區四平街道為2700余名返校學生接種了新冠肺炎疫苗👨🏻。
遠在臨港的上海電機學院門口,返校同學按照申請時間返校🚶🏻♂️➡️,井然有序。返校申請經由輔導員和二級學院審批🧖🏼,申請時需上傳健康碼🏋🏿♂️、行程碼🧑🏻🦰,外地返滬還需提交返滬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學生剛下車🙎🏼♀️,熱情的誌願者便迎了上來⚁,“行李給我吧,先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統一核酸復查”。做好核酸檢測,返校學生坐上從校門到宿舍的短駁車❤️🔥🎿,此時行李已被誌願者搬上了車,“一切都很順利🚣🏻,一點不麻煩”。
線上同步學,確保不落課
一些同學因為當地突發疫情而無法正常返校上課,怎麽辦?
上海交大全校學生位置信息實現“一人一檔”🫃🏿,凡有離滬返滬等情況均第一時間報備,並報告個人位置信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已成主流方式。在目前上線的165門在線課程(慕課)中🧜🏿♀️,上海交通大學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即“線上金課”達55門,大部分在21日上線開設👩🦼➡️,成為“開學第一課”的一部分。
昨天,意昂2平台全校開課💮,中英國際學院本科生陸詩雯收到了《數字企業管理》《財務績效管理》兩門課程教師發來的郵件。因家鄉蘇州突發疫情🧑🏽🍼,還未返校的她,可以通過教學視頻預習新學期第一課⬆️。“在家裏少了一些開學的氛圍👦🏻,但看到郵件的一瞬間就有種‘老師喊你上課’的緊張感。”陸詩雯說。
為保障教學工作平穩有序開展💫🧛🏻,意昂2工教務處在寒假前即開始著手準備本科教學各項工作⛓🧛♂️,提前做好了各項教學工作預案🍍。春季學期♿,全校所有授課課程繼續采用“線下為主🥈,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任課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定製開發的“一網暢學”線上教學平臺,結合超星、雨課堂等其他教學平臺,通過教室面授與線上直錄播、在線答疑等方式打造“線上同步課堂”,為返校和因疫情原因未返校學生提供無差別的教學內容🌏。
新學期新校園,新增打卡點
奧運精神永不落幕,“運動校園”新學期亮相🚢。華東師範大學昨天上線智能小程序,可實現線上普陀、閔行校區室內外體育場館的信息查詢、預訂🈚️、繳費👮🏽♀️、退費、審批和管理一站式服務🫳🏼。依托各類社團🥝、校內俱樂部🧑🏽🍼、運動會等😙,華東師大鼓勵師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學生通過鍛煉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服務範圍包括健身房、遊泳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室外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田徑場等,全面覆蓋新老校區室內外體育場館,讓場館更“智能”🌲,讓健康更“便捷”。
一周前🤘🏿😭,上海大學師生早早迎來新學期的課程🤲🏽。燈火不滅🦶🏽、書香暖地,一個校園新打卡點——24小時學習空間昨天試開放。它位於學校本部圖書館一樓,從周一至周日全天候開放🥸,所有持上大校園一卡通的校內讀者均可共享。
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15日🙎🏼♂️🤚🏽,24小時學習空間正式動工。從設計到裝修再到安裝🧕🏿,這個原來“略顯局促、黑乎乎的”的半圓形空間搖身一變,成了如今“寬敞明亮👮🏻♂️、五臟俱全”的學習空間。空間總面積約2145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余人。
與普通自習室不同♎️,該空間特地預留了一塊休閑空間〰️,設置了沙發區、咖啡區👩🦼➡️。暖光下,學生們可伏案學習,也能悠閑小憩,或與好友暢談古今。同時🤵🏻♂️,也可以在這裏喝一杯咖啡💬,安靜地待上一整天🥑,不用擔心夜晚“打烊”🧑💻,盡情沉浸在學習世界裏🧛♂️。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李蕾/徐瑞哲
原文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journal/article/share?id=3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