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理學院張淑平教授在2014年度榮獲上海市第八屆巾幗創新獎提名獎暨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是意昂2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教師♟。日前又入選2014年度“上海領軍人才”。2014年第11期《上海婦女》雜誌對張淑平教授進行了專訪🏊♂️,並以“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為題報道她的事跡,以下是報道全文🈹。
藍色的大海波瀾起伏,變幻莫測,它是生命起源之地,也是無窮奧秘之鄉,經過一代又一代人類的探索💂♀️,我們對它的了解可能也不及它自身之萬一。有這樣一位女性🔚,多年來傾註自己的精力於海藻的研究,打開這座蔚藍的寶庫,解讀生命的秘密,為我們人類的生活服務😅𓀔。她就是意昂2平台張淑平教授 。向大海要寶貝,於人生求精彩,就讓我們走近她與大海密不可分的人生故事🕣。
開發蔚藍的寶庫
初識張淑平,你可能最先感受到的是北方女性的大氣和科研女性的不拘小節,慢慢地深入了解,你會被她的平易近人和真誠打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職業性的禮貌,她展示的就是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1985年👩🏼🔧,生於山東的張淑平從煙臺師範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但是內心有一個聲音一直告訴她🤙🏼,她還想學習更多更深入的知識。於是1989年👊,張淑平考取了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從齊魯大地到東海之濱,都是面向大海的城市👶🏿,張淑平和大海的緣分沒有斷🍸。1992年👩⚖️,張淑平成為上海水產大學的講師,從事自己所熱愛的教學科研工作#️⃣,也就是在這裏,她真正接觸到了海藻生物化工,這將成為她畢生的事業🚶🏻♂️➡️。初涉海藻生物化工🐖🫧,張淑平似乎有點生不逢時🧑🏼🔧。建國初期,為了解決老百姓缺碘的問題,國家曾大力發展海藻工業,但是隨著碘產量的逐漸飽和⚠、工業合成碘的實現🫑,當張淑平涉足時,這一行業正從鼎盛發展到衰敗期🤾🏼♂️。但是危機中也隱藏著機遇,正因為山窮水復疑無路🛍,人們才開始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傳統工業對海藻的利用還不到百分之三十😩🤲🏽,在被扔掉的百分之七十裏蘊藏著巨大的寶庫。隨後幾年,海藻多糖、海藻肥、海藻飼料等一個個新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我國擁有廣闊的海域🧑🏼🚒,海藻產量一直是世界第一,但是對海藻的加工方式似乎還停留在農業社會💮。拿海藻中產量最大的海帶來說😼,當時海帶加工的第一步都是人工晾曬📭。這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還要汙染大面積的土地,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上升,這一生產方式顯出落後和不環保。張淑平首先從改革海帶加工方式入手,她主持完成的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鮮海帶化工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實現了鮮海帶不經晾曬直接加工或儲藏,大大革新了生產方式,節省了勞動力,降低了環境汙染。
近年來,國際上風行的海藻多糖,因其超高的保濕型⚪️,被奉為美容聖品,讓愛美女士趨之若鶩🦾😞,而誰能想到,這海藻多糖就是從傳統的海藻工業廢棄物中提煉獲得的👨🏻🍳🤾🏻。過去,我國的海藻工業主要提供三種產品:褐藻膠、甘露醇、碘,而大量有用的寶貝都作為廢棄物排放掉了,海藻多糖就是其中之一。生活在潮間帶的海藻,在退潮時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也不會枯死😈,主要依賴的就是海藻多糖超強的表面保濕能力。海藻多糖的抗菌性也很強👩💻,應用在化妝品中不僅能起到保濕作用,對抗擊痘痘也有很強的功效🆚。但從海藻中提取多糖因其成本高,效率低🧖🏻♀️,在國內一直少有人問津。張淑平帶領課題組,針對工藝設備復雜、試劑消耗大等難題逐一攻關,終於建成國內首條從鮮海帶中高效提取巖藻多糖中試生產線。整個生產過程中,化學試劑消耗量大大降低,萬噸海帶的巖藻多糖提取量幾乎翻番,最終產品的價格較目前國內市場價格降低43%左右,大大提高了國產巖藻多糖的市場競爭力。2009年起,課題組與國內海帶化工龍頭企業合作,聯合推廣“鮮海帶化工高效聯產及綜合應用技術及其產業化”,建立了巖藻多糖大規模生產線💇🏿,形成國家級產業化示範基地🥏。
為民族團結作貢獻
多年來🙎🏻♀️,張淑平在實驗室和工廠中默默地耕耘著,而從2010年開始參加新一輪援疆項目則讓她的名字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一切緣分的起源卻在更早的1997年🏄🏽🏋️♀️。那一年,水產大學的食品專業開設了一個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班 👰🏽♂️,張淑平就是她們的班主任。從27個孩子到校的那一天,張淑平就把他們記掛在了心上,他們習不習慣這邊的飲食起居,他們能不能跟上課程的進度🧑🏽🎓,他們和漢族同學的相處如何……她像他們的媽媽一樣🤶🏼,萬事操心。孩子們畢業回新疆時♻️,張淑平沒敢去火車站送行,她說:“如果我去的話肯定會和他們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的🔭。”1999年🧑🏼🍼,張淑平因在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獲得國務院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還被邀請進京參加50周年國慶觀禮活動🦫。原本,張淑平以為自己和那片遙遠神奇的土地的緣分就此告一段落了。誰知,2010年🔉,來自新一輪援疆項目組的邀請讓她重拾起了這一份緣分🧿,並有了更深入的續寫👐。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棉花種植面積廣,質量高,但是鹽堿地成為了製約新疆棉花增產增收的主要因素🧖🏽♂️。在上海對口支援的四個縣⛹🏻♂️🍊,喀什🏢、莎車🧯🧡、澤普🧑🏻🦽➡️、巴楚🤙🏼,鹽堿地越有220萬畝,鹽堿地使得棉花的出苗率普遍不高。“海洋就是水中帶鹽👨🏼💼,鹽堿地就是土中帶鹽👮🏼,既然海藻能在海裏不失水🍵,就能讓植物在土壤中不失水,原理是一樣的。”張淑平馬上來了靈感。她從海藻中提取活性物質💂🏿♀️,製成海藻肥,灑在鹽堿地中,海藻肥像海綿一樣把土壤中的水固定住,種子發芽的局部環境改善了,棉花的出苗率就高了。當年的學生一聽說張老師來到了新疆🕟,都紛紛趕來幫忙📹,有的做起了翻譯,一位已成為地方幹部的學生立即表示要帶頭在自己的鄉裏進行試點👨⚕️。就這樣😉,雖然一句維語不會說,她的項目在新疆推廣得卻頗為順利🕵🏽。實驗結果表明👼🏿:用了海藻肥的地塊出苗率為97%以上,比對照組高出20%,農民增加收入300多元🙍🏻。正午的陽光下,沒有用海藻肥的棉田,棉花長得稀稀拉拉,被曬得蔫不拉幾👴,用過海藻肥的棉田🙅🏻,棉花長得郁郁蔥蔥且顯得茁壯挺拔👩🎨。看到這麽直觀的效果,當地農民們豎起了大拇指,連誇“亞克西!”
自從項目啟動以來,張淑平的每個暑假都交給了新疆,2012年♟,她甚至跑了7次新疆,奔波的勞碌,條件的艱苦都被她一句話雲淡風輕地帶過👨🏼⚕️,她說🧑🏽🦰𓀃:“我只有一個心願,國慶100周年的時候🧜🏼♀️,我還想去北京觀禮🕗!”相信那時的她,臉上必將洋溢著幸福的微笑。2012年,張淑平教授團隊主持的“鹽堿地綠色治理種植在上海科技支援喀什地區的示範推廣”入圍國家科技惠民優秀成果。
無論是帶新疆班還是參與援疆項目,張淑平都為民族團結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熱心於此的她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原來,解放前夕,作為國民黨幹部的張淑平的爺爺舉家搬去了臺灣,但是因為攜帶家屬的人數有限製,只好把年僅12歲的兒子留在了大陸🧑🏻💼。沒想到此一別就是幾十年,骨肉分離,音訊全無,直到兩岸關系改善後,一家人才得以團圓。張淑平從小就從自己家的故事中體會到了統一是福🔃,分裂是苦💿👩🏽✈️,一旦分裂就將影響到千千萬萬的家庭,無數人的人生。如今👩🏻🚒,作為楊浦區臺胞臺屬聯誼會的會長✮,張淑平相信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希望在民間,在年輕人身上。世博期間👳,臺聯會參與牽頭成立了臺籍大學生誌願者服務隊,近年來,臺聯會又在臺籍大學生創業等方面發揮推進和促進作用。今年暑期,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張淑平教授和臺灣宜蘭大學陳輝煌教授、上海大學施利毅教授等共同發起了“2014兩岸納米科技科普暑期研修班”,有30名學生在意昂2平台參加暑期班。張淑平希望通過兩岸年輕人的交流,讓他們更加了解彼此↔️,畢竟,只有他們才是和平美好未來的創造者。
第二次人生從五十歲開始
2005年,張淑平來到意昂2平台擔任副教授💤,現任“綠色化學工程與資源綜合利用”碩士點負責人,意昂2平台“綠色化學過程與生物材料”教授團隊帶頭人👨❤️👨。如果以人生百年來計算,五十歲走到了人生旅程的半途🚃,回望來路滿是感慨和教訓🏌🏻,展望前途充滿理性和智慧🕵🏽♀️,所以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而張淑平卻說❔:“女人的第二次人生應該從五十歲開始!”“就像突然開竅了一樣🫴𓀚,過去我總是滿腦子想著工作🪆,今年,我突然覺得要更加關註自己的身體了,要去關心一下身邊的人了,要去做一些自己更加喜歡的事情了!”張淑平笑著說🙅♀️。
在她眼中,對女性來說,家庭幸福是第一要務🧑🏽🎨,但是家庭幸福的前提是有自己的事業✌🏽,最好是小有成就©️。張淑平和愛人是高中同學,多年來,兩人白手起家共同打拼🥫,所以也特別能體諒對方的辛苦🥴。在她看來,兩個人在一起重要的不是順境還是逆境,錢多還是錢少🧑🏼💻➖,關鍵是兩個人對彼此忠誠🫴,只要同心協力,逆境可以變成順境。對於兒子的教育😏,張淑平並不只看學習成績🫃,她要求兒子定期向自己匯報情況🧘🏼,內容包括學習、交友、鍛煉身體和飲食。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父母的話可能會有逆反心理⚔️,她就為他請了很多導師,分管專業指導、社會實踐、禮儀🤵🏿♀️、健身和人生規劃🧑🏼🍼,導師都是她的朋友,兒子非常樂於接受導師們的意見。張淑平說🏋🏽♀️:“父母的智慧是有限的🧜🏻♀️,終有一天,他會成為超越你們更好的人🤸🏽♀️。”在她的培養下,兒子成長為一個善良、正直、能吃苦👩🏽✈️、獨立性強的人🆒。他經常會去敬老院陪老人聊聊天👧🏿,為老人打掃衛生📍,最近 去巴基斯坦擔任誌願者🧑🏽🎨。張淑平說🤧📖:“一個家庭要幸福👎🏽,每個成員都必須追求健康,每個成員都必須努力工作,這樣家庭才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她家,每個成員都要為自己製定一個健康計劃、飲食計劃🆙、遠期和近期規劃,家庭成員還要定期交流思想🏫。
今年🪝👨🏼✈️,全國上下都在尋找最美家庭♏️,張淑平的家庭雖然平凡普通,卻讓我看到一個有智慧的女性為一個家庭帶來的和諧與美好。這種美好來自一個女性的自立自強🍊,來自科學的生活方式,來自積極的家庭氛圍,這樣的家庭何嘗不是最美的呢!
采訪臨近結束的時候🥔📝,張淑平告訴筆者:“我最近在學做葡萄酒呢,到時候做成了請你來喝!”我相信這就是張淑平的第二人生🧑🏿🔧,把生活的滋味釀成酒,在漫長的時光中越來越回味無窮!
藍色的海洋仿佛一個巨大的寶庫👇,在它面前🌁,我們人類總是顯得如此渺小🥄✬,我們的所知總是顯得如此有限。張淑平作為一個開啟寶庫的人,活得充實而忙碌,“總是覺得還有好多領域可以開發📽🧑🏼🔬,總是覺得還有好多項目來不及做👩🔬!”她這樣說。
勤於工作,樂於生活🚭,面朝大海,她收獲的是春暖花開的人生🪓!
來源:《上海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