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8-07-02 瀏覽次數: 598 |
一、實踐目的 項目圍繞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基於公共實驗中心“公共開放✊🏽、學科交叉”特色,依托計算中心“互聯網+”技術屬性,構建“科創工坊”互聯網+交叉創新實踐平臺🖤🎭,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迪科研思維☦️、激活創新能力🏌🏿、培養工程素養。實踐目的:①打造“創新素養—技能基礎—技術前沿—項目實踐”創新教學課程體系;②構建開放式創新實踐過程管理與質量保障體系,打造“團隊招新—分類培養—項目實踐—成果反哺”的過程管理平臺;③探索基於公共實驗平臺的開放式“課程、項目、競賽”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實施進度與實施過程 科創工坊”互聯網+交叉創新實踐平臺於2015年籌劃、建設,經過約3年的探索,平臺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一些管理模式,凝聚了一些建設思路。 1.平臺基本形成了“開放、自主🚛、交叉”的運行特色 計算中心具有鮮明的“公共”與“技術”屬性特色🤵🏻,但“無歸屬學生”這一特色也同樣鮮明突出,“科創工坊”互聯網+交叉創新實踐平臺化劣勢為優勢,采取全面開放策略,以校園招募🏐、網絡🥦、海報、口碑等各種方式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創新實踐平臺,學生自主選擇加入,科創工坊對新加入同學進行意願調研、能力測試,開展分層次、分方向培養。結合指導教師研究方向與學生意願,兩年來建設了“互聯網+設計開發創新實踐團隊”🙋🏼♀️、“互聯網+建模計算創新實踐團隊”與“互聯網+智慧電子創新實踐案團隊”⛹🏿♂️,每個團隊由來自不同學院、專業的同學組成,團隊由科創工坊協調組建與實踐指導,由學生采取“社團化”模式自主運行👊🏿。“團隊-基地-平臺”形成了科創工坊的管理模式,平臺統籌招新、信息🩰、資源、文宣方案🕵🏿♀️、成果管理𓀔;基地負責場地環境提供💦、實驗指導支持✪、創新課程教學、團隊協調管理;團隊在基地指導下開展創新實踐活動與團隊的自我管理🧜🏼。 2.平臺初步形成創新教學課程體系 “科創工坊”初創期間,計算中心對學生的培訓指導基本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如2016年和2017年對學生的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均是安排在周三🧚♂️、周四晚上(6:00pm-8:20pm),並在周五晚上(6:00pm-8:20pm)安排內部測試賽,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對於參加計算機設計大賽的學生指導工作🧚🏼,也多是放在學生課下時間𓀀,學生間的年級、專業、課程的不同🧘🏻♀️,導致很難統一時間🧑🏼💻。為了解決此問題👩👧👦,中心嘗試將培訓內容整合為多門創新創業類課程,開設公共選修課程並發布到公選課平臺上,目前,中心開設了若幹門創新創業類課程😺,涵蓋計算機7️⃣🫸🏿、影視編輯、程序設計和移動開發等多種門類🚍,已初步形成體系。 3.平臺基本形成了“課程、項目🧝🏼♀️、競賽”三位一體的建設思路 科創工坊以口碑、網絡、海報等各種文宣方式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創新實踐平臺,根據學生學製特點,吐故納新👨🏻🦼,形成了良性的新陳代謝機製☪️👮♂️。由於新加入學生的專業、能力🏌️♀️、個人意願各有不同,科創工坊對新加入同學進行意願調研👨🏼⚖️、能力測試👨🏽🏭👰🏼,開展分層次、分方向培養。 對於有意願⏲,缺乏相應創新技術能力學生🏊🏼♀️🫖,平臺開設“創新素養通識—技能基礎型—技術前沿型—項目實踐型” 系列課程。中心鼓勵相關教師開設相關創新實踐課程👨🏻🦰,在已開設的“全計考”系列課程基礎上🧝🏼♀️,根據中心課程體系建設要求和工作的實際情況🕵🏽♂️,計劃開設《創業計劃書寫作》🏄🏻♀️、《計算機程序競賽算法應用》、《基於photoshop的移動UI設計系列課程》、《WEB前端設計》👃、《微信小程序設計與開發》及《新媒體工程師系列課程》🧛🏻。中心2017年共開出15門次創新課程🦤,課程普遍受到學生歡迎🫅🏌🏼♀️,部分課程選課人數多達200余人。 對有創新技術能力、願意參與項目實踐的學生🏄🏽♀️🤞🏼,平臺提供創新項目指導、自擬創新項目指導🧑🧒、實戰項目參與等多種項目參與方式。2018年,平臺指導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3項,校級創新實踐項目15項,學生參與實際科研項目3項。獲批軟件著作權4項💄,指導學生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專利2個。 競賽活動是創新實踐的有效載體😜,平臺帶領創新實踐團隊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ACM”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MathorCup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賽事,2017年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上海市級獎項40余項。2018年至今(6月)👩🏼💼,平臺已帶領學生取得10余項全國獎項🧖,50余項省部級獎項✫。同時🤘,平臺積極承辦🤦🏻、主辦各類競賽,如承辦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上海賽區賽點、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華東賽區賽點工作,獲大賽優秀組織獎。2017首辦的“科創工坊”杯互聯網+大學生團體計算機編程大賽,吸引了意昂2近10個學院的本科生、留學生以及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等約140余人參賽,在校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已波及校外🧛🏿。 4.初步建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管理體系 科創工坊采取全面開放策略,以校園招募、網絡、海報、口碑等各種方式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創新實踐平臺◾️,學生自主選擇加入,對新加入同學進行意願調研🏊🏿♂️、能力測試,開展分層次🌹、分方向培養♦️。初步形成了五個核心部分⏪:1)宣傳報名:以校園招募👧🏼🙆🏼♀️、網絡、海報🥋、口碑等各種方式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2)預培養:通識能力培養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意向和基礎情況劃分培養大方向👩🏽🎓;3)測試重定向:根據預培養內容組織階段測試,分析平時學習情況和測試成績,重新定向培養內容和方式☹️;4)精準培養:此階段根據培養方向組建協作團隊,分配指導教師,開展項目實踐或參賽培訓指導等活動,是學生培養體系中的核心部分;5)資料匯總:整合分析學生項目和競賽成果,結合培養模式,對宣傳資料、管理流程🤹♂️、課程內容等進行調整。 “科創工坊”管理體系中的學生培養體系已初步建成,主要分為五個核心部分:1)宣傳報名,為了吸納有興趣🧑🏻🦱、有潛質投身於創新實踐學習中的優秀學生🏋🏽♀️,每學期組織“科創工坊”納新宣傳報名活動🎩;2)預培養,此階段為通識能力培養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意向和基礎情況劃分培養大方向;3)測試重定向,根據預培養內容組織階段測試,分析平時學習情況和測試成績,重新定向培養內容和方式;4)精準培養,此階段根據培養方向組建協作團隊🥸,分配指導教師🤷🏿♀️,開展項目實踐或參賽培訓指導等活動,是學生培養體系中的核心部分🫵🦞;5)資料匯總👠:整合分析學生項目和競賽成果🌁,結合培養模式,對宣傳資料、管理流程🦵🏻、課程內容等進行調整🖐。 三、實踐成果 歷經約三年的探索,我們不斷完善學生培養體系🧑🏿🦰,調整創新教學課程🧑🏿🏭🧘,迭代OnlineJudge平臺,整合出一套全方位的、完整的、有效的🦸🏼,集管理、培養🪖、教學於一體的“科創工坊”運行機製。在推進“科創工坊”實踐平臺運行的歷程中,經過多位指導教師的努力,培養了200余名的來自不同學院主修不同專業的優秀學生。同時,無論部門🫴🏽、指導團隊、指導教師👨🎓,尤其是學生都在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並獲得了突出成果🦔: 2017年指導學生創新實踐獲國家級獎項7項💶🌪,省市級二等獎以上獎項22項🟫,省市級三等獎18項 2017年指導教師團隊獲得校級榮譽2項 2017年指導教師獲國家級獎項2項💤,上海市獎項26項 2016年-2018年平臺發表了20余篇教研論文🚥🦸🏿,獲得多項軟件著作權 2016年-2018年獲2項校級重點和若幹個校級一般教研教改項目支撐 2016年-2018年獲1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上海市級項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10余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撐 |